查看地图
在全国科普月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科普志愿团队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梦想”的号召,走进武汉市景新学校,通过“科学课堂+非遗手工”体验,将高校优质科普资源送进中小学校园,助力青少年们零距离感受陶瓷科学材料的独特魅力。
“瓷,为什么叫china?”课堂伊始,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的科普讲师张念用一张高岭土显微照片开场,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张念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地讲解陶瓷从泥土到瑰宝的蜕变过程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梳理了青花瓷从起源到辉煌的发展沿革,并重点向孩子们科普了陶瓷背后蕴含的现代材料科学奥秘。课堂上,学生们眼神专注,频频举手提问互动,气氛热烈非凡。
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青花瓷板画”制作环节。景新学校的孩子们化身“小小陶瓷匠”,在科普志愿者指导下在底板上精心贴制传统纹样,肆意挥洒创意灵感。方寸课堂间,古老的窑火智慧与新时代少年的创新热情交融碰撞,孩子们指尖的实践与心灵的触动,生动地诠释了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主题,也在这群青少年的心中悄然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据悉,全国科普月启动以来,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在湖北省科协、武汉市科协等单位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高校科普场馆的资源潜力,积极履行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立足场馆、深入社区、走进学校,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今后,艺术馆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扩大科普活动的辐射范围,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提升科普活动的品质与效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贡献高校力量。
(通讯员:林晓清 审稿:刘戈)